當他們感受到我們真誠的關心,才會願意接受我們所傳遞的信息。

什麼是跨文化宣教

跨文化宣教,即跨越國家、種族、語言、風俗習慣等文化差異進行的宣教活動。隨著全球化的加速,帶來了人群的大規模流動和文化的交融,各國之間的界限變得模糊,在這樣的背景下,跨文化宣教不僅是將福音帶到遠方尚未聽聞福音的群體中,跨文化宣教也可以是在本地多元文化社會中,將福音信息帶給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

作者:李明芳

跨文化宣教的挑戰

語言學習是跨文化宣教的基礎。參與跨文化宣教的服事者(通常是宣教士)需要投入大量時間學習當地語言,並且透過與當地人的互動,深入了解當地文化。跨文化宣教也需要離開舒適的生活環境,適應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包括飲食、居住條件、氣候、社會習俗,甚至孩子的教育等方面的改變,這個適應的過程常常是心理上很大的壓力和挑戰。

本地跨文化宣教/家門口的宣教

根據內政部移民署的統計,截至2023年,台灣的新住民人數已超過55萬人,主要來自中國大陸、東南亞國家(如越南、印尼、菲律賓等)。此外,外籍勞工人數也接近70萬,主要集中在工業、建築業和家庭看護等領域。這些新住民和外籍勞工的融入,為本地的跨文化宣教(家門口的宣教)工作帶來了新的機會。 有越來越多的教會和基督教機構看見了這些外籍勞工和新住民的需要,開設了語言學習班,幫助他們學習中文,適應台灣的生活環境。另外也會不定期舉辦文化活動,如文化節、音樂會、國際美食節等,這些都成為文化交流及福音預工的平台。

尊重與包容

不論是海外或本地跨文化宣教,尊重與包容都是其中的重要原則。我們需要尊重對方的文化、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並且以謙卑的態度,包容不同文化的差異。當他們感受到我們真誠的關心,才會願意接受我們所傳遞的信息,這一個過程可能需要長時間的努力,但是真正建立起信任關係後,對方更能從我們身上感受到基督的愛,願意打開心門接受這位愛他們的主。

一同回應大使命

耶穌在馬太福音第二十八章19-20節中吩咐門徒:「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基督徒參與跨文化宣教,不僅是回應耶穌的大使命,我們也在過程中更深刻地體會到福音的大能以及神對萬族萬民的愛,同時見證神的榮耀與作為。當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群體一同敬拜神,並在基督裡合而為一時,正是神國度美麗圖畫的具體呈現。

分享 :

上一篇
相愛相扶持—雅歌團契
下一篇
【黃琬玲姊妹】自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