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體生活常常影響我們對教會的觀感,甚至影響靈命成長。很多時候我們心裡的困惑或在爭執、衝突中無法冷靜下來,常常是因為對於「哪些事是必要或非必要」的看法不一致。
作者:陳世冠
一位16世紀反對教廷的主教曾說“In necessariis unitas, in dubiis libertas, in omnibus caritas.”這句拉丁文的英譯是“In essentials, unity; in non-essentials, liberty; and in all things, charity.”中譯為「在基要的事上,合一;在非必要的事上,自由;在所有的事上,恩慈。」
人犯罪以後,就不懂什麼是公義與慈愛,耶穌基督的救恩使我們領受祂的公義與聖潔,因此我們能夠倚靠祂,活出神的公義與慈愛,但人往往會失衡、犯錯。奧古斯丁在談論律法和恩典、上帝的慈愛與公義,以及倫理議題的兩難,也有類似的表述:「如果我們犯錯,寧可錯在太多的愛,也不要錯在太多的公義。」求主幫助我們更認識祂的偉大與自己的渺小,使我們可以信靠祂,在彼此同工、同行的時候能朝這個方向努力。
何謂「團契」?
史丹利‧葛倫斯(Stanley J. Grenz)在《團契神學》以3句話來表達「教會」,而且都有「眾數」之意,因此「教會」必然蘊含了肢體生活:
● 每當聖靈將任何地方的信徒以基督之名召聚在一起,成為一群彼此相關的人,「教會」就誕生了。
● 每當一群基督的門徒宣誓效忠,成為「被呼召出來」的人民,「教會」就出現了。
● 每當信徒連結在一起,為要作為神的子民同行天路,彼此服從基督的權威,領受聖靈所賜的大能,「教會」就存在於此。
從信主的那一刻開始,你的靈性成長、教會生活、人生際遇,以及生命的每個層面,都在「團契」的框架裡。教會不同於世上任何團體,因為我們與神相關,原本扁平、線條的人生視野從此拉高而立體化了。我們的未來是一個盼望、永恆,以這個角度回看人生,彼此之間不斷互動,這是狹義的團契。
從「中保基督」談起
「因為只有一位神,在神和人中間,只有一位中保,乃是降世為人的基督耶穌。」(提前二5)當我們談到中保基督時,往往只作為救恩論的主軸,但這個核心思想更應在教會生活中開展。潘霍華牧師(Dietrich Bonhoeffer)在《追隨基督》、《團契生活》裡都以「中保基督」為關鍵;他說,瞭解何謂「團契」,對於健康的教會生活是很重要的,而且必須從基督與門徒的關係談起。
● 中保基督與門徒的關係
「因為上帝之子成了人,因祂是中保,正因為如此,我們與祂唯一真正的關係就是跟隨祂。門徒與中保的基督是緊密相連的……只有這個既是神也是人的中保,才能呼召人們跟隨祂。」 門徒與中保基督緊密相連,既然耶穌基督是中保,你我沒有其他選擇,就是門徒。基督是獨一無二的,祂既是完全的神又是完全的人、是上帝差來的中保,祂才有資格呼召我們跟隨祂。如果基督只是神,我們跟隨不了祂;如果祂只是人,也不配我們跟隨。我們和基督唯一的關係,就是毫無選擇地跟隨祂,除祂以外,任何人對我們的呼召都不值得跟從。
● 中保基督的性質
「由於道成肉身,祂來到人與自然生活的中間—祂要成為中心,只有透過祂,一切事物才能產生、消逝。祂是中保,是上帝與人、人與人、人與實體之間的中保。因為全世界都是透過祂被造的,也歸到祂那裡(約一3;林前八6;來一2),所以祂是世界上唯一的中保。自從祂來到之後,人與上帝、世界及一切事物都不再有任何直接關係,這是既成的事實,不是門徒所作的武斷選擇,而是基督迫使他與過去『決裂』。不管我們多麼努力表示愛與同情,我們的心理多麼健全、坦誠和開放,都無法看透別人的隱情,因為我們與他們在靈魂之間沒有直接關係。基督站在我們中間,我們只有透過祂和鄰居保持聯繫。」
基督是一切的中心,萬有是靠祂而立。當我們與耶穌基督相遇,祂光照我們的黑暗,把我們一切的關係放在關鍵位置,使我們不得不檢視人生。當我們清楚意識到這樣的改變並信靠祂,才能重新牽起人生一切的關係,讓生命改變,這就是「重生」的意義。
潘霍華所謂的「決裂」,是把人放在「落單」的情境裡,因此必須毫無仰賴、獨自地面對基督。然而,「使我們成為落單者的中保,也是新團契的創造者,祂站在鄰舍和我們之間,把我們分開,又將我們聯合—雖然直接通往鄰舍的道路被隔斷,我們卻找到唯一、嶄新、真正通往中保的道路。如果我們敢於在落單的情境裡,我們的報酬就是教會的團契。」
從門徒到團契
我們能夠團契,不是因志同道合或宗派相同,一切的起點是耶穌基督;跟從耶穌的就是門徒,門徒必然是活在團契裡。
● 團契是中保基督的臨在
潘霍華說,信徒之間可以一起過團契生活,不是理所當然的,而是確實的恩典,是三一上帝肉身臨在的記號。教會是基督的身體,團契可以是簡短探問、一起禱告、主日崇拜、家庭聚會、信函問候等不同形式,這些實質層面都表達了基督以團契方式與我們同在。
● 團契是「透過」基督,與「在」基督「裡」
潘霍華說,「團契」是透過基督、在基督裡的甜美和諧生活—為了基督,信徒之間需要團契;信徒唯獨透過基督,才能夠到別的信徒那裡;信徒們是在基督裡從亙古蒙揀選,今世被接納,永遠在一起。
信徒的救恩完全仰賴基督和祂的話,而上帝卻將祂的話放在人的口中,使我們從弟兄的見證或信徒口中尋找永生之道;先知、門徒所寫的聖經,以及幫助信徒在信仰上扎根的屬靈經典,都是弟兄們口裡的基督。因為弟兄口裡的基督比我心裡的基督剛強,因此需要團契來彼此傳播救恩的信息;上帝也透過你心裡對神的認識、口裡對神話語的傳講與分享來建造弟兄姊妹。再剛強的基督徒也有軟弱的時候,我們不要以為自己不需要弟兄姊妹;當潘霍華在監牢時,他非常珍惜弟兄能出現在他身旁。
● 真正的團契不存在於直接關係
潘霍華強調,舊人的支離破碎使人與神、人與人的通道被自我阻塞了,因此信徒與信徒之間需要基督。如果你想直接、不拐彎抹角、不帶面具地面對弟兄,結果總是悽慘的,因為每個人的真我都是恐怖的,除非基督在當中。
真正的團契是透過基督、在基督裡的屬靈團契,是「我—祂—你」的和諧生活,祂在中間,禱告是到弟兄那裡最直接的通道。沒有基督,我們就沒有與神、與人之間的通道,祂是唯一的中保。真正的團契必然是門徒的團契,是經歷過基督呼召並體驗過一定程度「決裂」、面對過基督之人的團契;如果基督不曾是個人的中保,祂就不是團契的中保,團契之所以可能的唯一根據是中保基督。
● 中保基督把信徒的團契置於永恆之中
我們成為弟兄,是從揀選、救恩到榮耀,在基督裡是決定性的,因此我們是互相擁有且永遠擁有。基督是我們人生的座標,既是個人的,也是團契的。耶穌基督成為我們與神之間的中保,信仰、救恩、生命成長、成聖都是現在進行式,而且不斷地往前行。保羅說,要披戴主耶穌基督;潘霍華也說,「弟兄姊妹之間最短的距離是耶穌」。基督是我們與團契的遮蓋,不是我們選擇要不要團契,是中保基督主動把我們放在團契裡,這團契的關係是永恆的,是賜給信徒得以互相建造的恩典。
● 制衡「個人中心」主義
如果中保基督介於一切弟兄關係之中,那麼權爭、誣蔑、鄙視、自私、懦弱等都沒有地位,仗勢欺人更是荒謬至極。一個心中尊基督為聖、常常記得與弟兄之間有基督在場的人,既不容易傷害人,也不容易受傷,因為不論傷害人或受傷害,都必須先經過基督。潘霍華說,「沒有直接到弟兄那裡的路,因為『自我』總是奢望能毫無攔阻、直接到弟兄那裡,結果只會操控與支配。」請透過基督吧!
真正的團契是在基督裡的投入和參與、群體和交誼,不是孤芳自賞或冷眼旁觀。對於將個人理想凌駕於團契之上,或害怕因肢體生活磨擦而來的傷害,潘霍華說,「上帝不會容許我們生活在夢想中,完全是由於祂的恩典—祂不容許我們委身於令人靈魂舒暢、飄飄欲仙的經驗和心境,因為那有如過眼雲煙,轉瞬即逝的夢,祂乃是真理的上帝。當團契遭遇各種不愉快、醜惡而陷入極大的失望,便開始憑信心抓住上帝的應許,所以這些失望愈早臨到個人和團契當中,就愈有利。如果團契不能忍受這樣的失望,仍持守早該打碎的夢想,這樣的團契遲早會崩潰。凡愛自己對團契的夢想多於團契本身,無論想法多麼體貼、誠實、認真,甚至自我犧牲,都在破壞信徒的團契,因此必須將夢想加以粉碎,讓真正的團契能活出來。」
神的兒女跟隨耶穌基督是效法基督—我們既是負傷者,也是療傷者;世界充滿了罪惡、挑戰,教會裡也藏著許多的刺,但我們像基督一樣也是療傷者。因為基督的恩典,使我們成為療傷者;因為基督是中保,我們才可以效法祂。我們是負傷的療傷者,用「基督永遠在我們中間」的角度來思考團契,才能制衡個人的中心主義。
● 修正「事工中心」主義
對大多數教會來說,可以被組織、審核、操控、量化的似乎才能稱為「事工」,這種心態及所衍生而來的教會生活形態,都嚴重侵蝕肢體生活的本質,例如,因增長訴求的組織計劃,使「我—祂—你」的關係變成「我—它—你」、「我—祂—它」,或是「輔導」變成「操縱」。 在中保基督裡,人永遠都是目的,而不是手段。當我們探訪、禱告時,求主與我們同行;當我們輔導、聆聽別人的悲傷時,求主在我們中間;當我們幫助別人時,求主幫助我們。願主幫助、調整你的教會經歷,讓你能夠重新出發,為主所用。
在上帝的心意裡成長
當教會規模愈大,愈難經歷、展現和體會團契生活。很多基督徒蒙受極大的愛而信主,卻又因肢體生活的傷害從團契中退縮,如果你處於這樣的景況,不要絕望!雖然不來團契的人並非完全因為受傷害,但對教會、團契仍然只是表淺的理解—主日崇拜行禮如儀,把團契視為普通社交生活,或以「團契是附屬的」合理化自身的窘境;渴望與人互動卻又因恐懼肢體生活而獨善其身,或在不同教會之間遊走。這樣,真是在上帝的心意裡成長嗎?
聖父、聖子、聖靈在愛中團契,三一上帝本身就是團契—這不是人發明的,世上的宗教、哲學沒有這種思維。上帝具有三一的特質,祂也把人創造在關係之中,這是團契的重要性。人犯罪不只是違反律法,也使關係破裂,不明白何謂團契,也不看重團契,但我們被造是為了團契,被贖是為了新團契。如果談團契卻不論及耶穌基督,就與世界一模一樣。
中保基督的真理深刻地調整了我的生命,影響我的服事,幫助我如何與同工配搭、如何看待人際關係的互動與衝突,並在面對所有不和與嫌隙時,仍然可以靠主恩前行。當弟兄姊妹們有時鬧彆扭或心生介蒂,希望中保基督的真理能賦予你內心更多的力量和方向,知道如何應對,不斷在蒙召罪人的教會裡學習「彼此」,經歷成聖的路途。
天父,謝謝主耶穌基督來到我們當中,祂鋪平我們到神那裡的路,又是我們生命中一切關係的中保。主啊,讓我們因著基督、倚靠基督,也為基督而活。我們有基督十架福音的光照,有基督所開啟復活盼望的道路,以至於我們不怕受傷。求主使我們可以效法祢,走在合神心意的道路上,讓我們能夠經歷祢賜給教會的恩典是何等豐富與榮耀。靠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2019年成人主日學「何必上教會?—教會論與教會生活」,劉怡萍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