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量—在愛中漸漸增長】因著信

他因著信,就離開埃及,不怕王怒;因為他恆心忍耐,如同看見那不能看見的主。

—希伯來書第十一章27節

青少年事工這學年的主題是「教會與團契」,按照慣例會從暑假的青少年退修會開始,為整個學年的聚會揭開序幕。這次退修會的主題人物是「摩西」,摩西和教會及團契有什麼關聯性呢?希伯來書第十一章27節是這樣描述摩西:「他因著信,就離開埃及,不怕王怒;因為他恆心忍耐,如同看見那不能看見的主。」這節經文中的三個關鍵字「離開」、「忍耐」與「看見」十分貼切地描繪了屬神百姓的特點。

作者:廖大容

「離開」、「忍耐」與「看見」

首先是「離開」,出埃及事件不只是以色列人值得緬懷的歷史,更具體展現了每一位基督徒共有的生命經驗──被神選召,從世界分別出來,成為屬神的子民。以色列人需要從埃及的偶像崇拜和奴役之中被釋放出來;同樣地,我們也曾經被神從屬世的罪惡和蒙昧中拯救,歸屬於祂。
其次是「忍耐」,以色列百姓離開埃及後,沒辦法像哆啦A夢的任意門一樣,瞬間移動到流奶與蜜之地,必須經過一段漫長的曠野路程。曠野中無肉可吃、無水可喝的抱怨,就像我們在生活中經歷人際受挫、工作學業不如己意時的抱怨一樣。然而,神按時賜下嗎哪,每日供應百姓,我們只要採集當天所需,不用為明天憂慮。
最後是「看見」,摩西帶領百姓出埃及的時候,連迦南地長什麼樣子都不知道,甚至到了臨終之時,摩西仍然無法踏進應許地,只能在河東的尼波山遠遠眺望。但聖經告訴我們,摩西因著信已經「看見」了,他看見的不只是應許之地,更是「看見那不能看見的主」。「看見」是基督徒信心的記號,我們雖然在世度日,但憑著信心,已經看見了永恆的歸宿。

幫助青少年成為服事的人

為了幫助青少年明白「教會和團契」的意義,這學年我們透過以弗所書查考神對教會的心意,也針對青少年心裡的疑惑設計了專題,包含「可以只信耶穌,不去教會嗎?」、「基督教為什麼分那麼多派?」、「如果去外地念書,怎麼融入當地教會?」我們也嘗試讓青少年以小家為單位,自己籌備團契聚會,期盼他們不只是教會中的消費者,更能成為服事的人。

願每一位青少年都能更深體會被主揀選、分別出來的恩典,在信仰生活中忍耐、仰望神的供應,以及憑信心看見那位愛我們的主。

分享 :

上一篇
【身量—在愛中漸漸增長】卷首語
下一篇
【身量—在愛中漸漸增長】陪你來到主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