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用一個人能理解的語言和他說話,那是在和他的頭腦溝通;而如果你用他的母語和他說話,那是在和他的心靈對話。
—納爾遜・曼德拉(Nelson Mandela)
「如果你用一個人能理解的語言和他說話,那是在和他的頭腦溝通;而如果你用他的母語和他說話,那是在和他的心靈對話。」這句出自南非前總統納爾遜・曼德拉(Nelson Mandela)的名言,精準地捕捉到語言在人際溝通中深層的意義,對於宣教工作而言更是別具意義。
作者:吳淑嫻
上帝會說我的語言嗎?
1917年在瓜地馬拉,一位加支告族(Cakchiquel)的印第安人對著正在推銷西班牙語聖經的金綸湯遜提出了一個發人深省的問題:「如果你的上帝這麼偉大,為什麼祂不說我的語言?」這個問題深深觸動了湯遜的心,促使他投入10年的光陰將新約聖經翻譯成加支告語。這段歷史展現了語言不僅只是傳遞信息的工具,也是一座觸及人心、表達尊重的橋樑。1
1 金綸湯遜(William Cameron Townsend),為1942成立的威克理夫聖經翻譯會的創辦人之一。

信心從聽道而來
使徒保羅在羅馬書中提醒:「人未曾信他,怎能求他呢?未曾聽見他,怎能信他呢?」(羅十14)福音的傳遞需要經過傳揚、聽見、相信、求告的過程,而這每一步都離不開語言這個關鍵媒介。保羅以身作則,在猶太人中用猶太人的思維方式傳道,在外邦人中用他們能理解的方式講論福音。
這種超越語言隔閡的神蹟,幫助我們思考語言的本質。語言不僅是一種溝通工具,更是一個民族世界觀的載體。在哈薩克文化中,「月亮」象徵著美麗與純潔,用來讚美女子:「像月亮一樣美麗」;但在俄羅斯文化中,說某人「面如明月」卻完全不具讚美之意,因為對斯拉夫人而言,月光被認為是有害和危險的,特別是對孕婦和新生兒而言。2這樣的文化差異提醒我們,要有效地傳遞福音,我們必須先深入理解當地人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
語言學習的價值
每種語言在看似簡單的詞彙背後,都承載著數世紀的文化智慧、傳統和思維方式。正如〈語言:文化的符號載體〉(Language is a Symbol System that Carries Culture)文章中所描述的,語言與民族意識、精神和價值觀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要真正理解任何民族的語言,不僅要掌握其規則,還要理解它與該民族歷史、文化和日常生活的深層聯繫。2
這種深層聯繫,往往在最意想不到的時候出現在我們眼前。一次西班牙旅行經歷曾給筆者一個深刻的反思:在一間郵局裡,當我使用英語而不是西班牙語溝通時,郵局職員流露出的不悅觸動了我。他問道:「為什麼來到西班牙卻不說西班牙語呢?如果我去你的國家,我會學習你們的語言。」這個在當時看似不合理的抱怨,卻隱藏了一個重要的道理:語言不僅僅是一種溝通工具,更是理解文化、進入他人內心世界的鑰匙。
正如保羅在哥林多前書中說:「我若不明白某一種語言的意思,在那講的人來看,我就是個外國人;在我來說,那講話的人也是個外國人。」(林前十四11;新譯本)語言學習不只是掌握溝通技巧,更是進入一個群體的思維方式和世界觀的途徑。當宣教士投入時間學習當地語言時,不只是在學習詞彙和語法,更是在學習人們如何思考、如何表達情感、如何看待世界,使宣教士能夠用對方文化中最貼切的方式來傳遞福音真理。
2 Tektigul, Zhanna, Ainura Bayadilova-Altybayeva, Saule Sadykova, Saltanat Iskindirova, Ainur Kushkimbayeva, and Dilara Zhumagul. “Language Is a Symbol System That Carries Cultur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ety, Culture & Language 11, no. 1 (2023): 203-14.
從「聽懂」
到「聽進心裡」
培育宣教士時,我們必須強調扎實的語言學習。光是依靠翻譯或掌握簡單對話是遠遠不夠的。宣教士需要理解當地人的俚語、諺語,甚至要能體會語言中的幽默感,這種深度的語言掌握需要時間,需要耐心,更需要謙卑的心志持續學習。正是透過這樣專注的語言學習,宣教士才能真正進入人們的底層世界,建立深厚的關係,為福音開創道路。
而這種對語言學習的委身,本身就是愛的見證。它向當地人展現了宣教士願意放下自己,走進他們世界的心志。就像金綸湯遜在瓜地馬拉的經歷,當人們看到宣教士願意付出時間和努力來學習他們的語言,往往會對福音更加開放。因此,語言學習不只是一個工具,更是跨文化宣教事工中不可或缺的核心元素。
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儘管溝通方式日新月異,但深入紮實的語言學習仍然是跨文化宣教不可跨越的功課。真正的語言學習不僅是掌握表面的詞彙和語法,更重要的是能夠理解話語背後的文化內涵和情感表達。從「聽懂」字面意思到真正「聽進心裡」,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心力去體會、理解和內化。

語言是建立真誠關係的基礎,是理解文化的鑰匙,更是有效傳遞福音的必要條件。當我們願意付上代價,投資在深度的語言學習上,不只是追求表面的溝通,而是致力於深入理解當地人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就能看見福音如何在不同的文化土壤中生根發芽,結出豐盛的果實。這個從「聽懂」到「聽進心裡」的過程,正是跨文化宣教工作者需要持續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