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信友堂的故事】看見上帝的顧念

信徒的忍耐並非來自自身的能力,
而是上帝的恩典與保守使然。

在基督教諸多宗派中,加爾文傳統常被視為「異類」,特別是因為其對於「神的攝理(God’s Providence)」與「聖徒堅忍(Perseverance of the Saints)」的詮釋。加爾文的神學與成功神學有著鮮明對比,並不鼓吹「靈恩」,也不強調「家道豐盛」,更多是信服於元首基督。

作者:華恩

非靈恩經歷

記憶中,初到信友堂時,正處於人生的艱難時刻。2008年的金融海嘯席捲全球,而經濟蕭條的壓力讓許多人難以喘息。元滔哥初見面就將我推給金濶哥的弟兄集會,讓弟兄可以相互吐苦水。當時的我是滿腹疑惑:「信友堂不是『非靈恩』教會嗎?怎麼我都沒說出口,他們就開始要代禱了?這是屬靈的人能看透萬事嗎?」
第二次的「非靈恩經歷」是面臨生育抉擇的時候。原本已經做生不出來的心理準備,但君蘭經耀芬姊曉以大義後,也願意走入診所尋求協助。當醫生告知我們已經自然懷孕時,當然是高呼讚美主。但幾週後,喜悅很快轉為悲傷,胎兒沒有心跳。君蘭也因為終止妊娠的緣故而誘發了憂鬱症,在那艱難日子中,葛牧師、葛師母及小組的弟兄姊妹不斷用禱告支持。慢慢地,我們走出陰霾,並在2012年迎來禧恩的誕生。禧恩在2024年末的堅振禮上,身高和體重都超越葛牧師了。
禧恩出生後不久,華恩經歷了第三次的「非靈恩」事件。突如其來的昏迷差點奪去我的生命。由於未發現糖尿病,我發生酮酸中毒,醫院也發出了病危的通知。然而,在十幾天的昏迷中,卻是清楚數次像是看投影一般地看到與聽到弟兄姊妹的禱告,尤其是安樂長老的。這讓我經常不知道如何解釋信友堂的「非靈恩」。

上帝的「攝理」必然成就

美國John Piper牧師有一次透過亞伯拉罕獻以撒的故事,闡釋了「耶和華以勒」的經文。他指出,希伯來原文「Yireh」的意思是「看見」。但這又與多數人對「看見(to see)」的理解不同,更準確的應是指「負責到底(see to)」,字詞中是蘊含了上帝主動介入與供應。Piper牧師認為創世記第二十二章8節更貼切的翻譯會是:「亞伯拉罕對以撒說:『我兒,上帝必親自看顧此事,並為祂自己的緣故預備好獻祭的羊羔』。」這樣的翻譯清晰的表達了亞伯拉罕的信心,也就是相信上帝的「攝理」必然成就。
加爾文神學中的「聖徒堅忍」教導我們,信徒的忍耐並非來自自身的能力,而是上帝的恩典與保守使然。因此,無論身處於何樣的生活光景,又或者面對多大的生命挑戰,信友堂的弟兄姊妹,都要常常彼此提醒:「神的兒女都將被祂『顧念』、直到祂來的日子。」
雖然有點「怪」,但「非靈恩的教會」其實並非當中沒有神蹟奇事,只是信友堂的弟兄姊妹都覺得耶穌基督才是信仰生命中的首重,而非靈恩!

分享 :

上一篇
【我與信友堂的故事】恩典之路
下一篇
【廖靜梅傳道】遵從祂的引領,走入更精彩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