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係,需要時間來建立。
空間
溫州公園旁的舊信友堂,擁擠中的擁擠,莫過兒主辦公室。吧檯後狹小的空間裡,既有同工,又有回應服事狀況、詢問教案、確認資料的各路老師們,加上年輕輔導們路過哈拉、習慣性跑到兒主辦公室來的青少年,還有趁著人潮空檔或縫隙鑽進來的正牌兒主小學生,找老師、吃酸梅、看小魚。
作者:利雅君
擁擠從來不是問題。但沒有了這樣的一個「空間」,就成了大問題。因這彷彿是「空間」的因素,真正的關鍵是「關係」。緊密的關係,使得狹窄不適的環境,大家都可以擠得很開心。鬆散的關係,即便有了寬敞華美的場地,仍是疏離。
時間
教會這段流浪期當中,對於兒童,不僅是空間的適應,更是關係的重大變動。除了父母對自家不同年齡層的孩子被分散在不同地點的困境,身有服事又想維持穩定崇拜與肢體關係的家庭,更是左右為難。大人們可以用神的話語激勵彼此,但對兒童來說,最直接的衝擊就是凝聚關係的「空間」不存在了。
當大人們傾力處理空間時,關係的鬆動往往也順勢以空間的語言來處理。這使進入調整期的關係,更加地不穩定。特別是這屆小六學生,正處於即將轉為國中生的前一刻、教會年輕世代第一階段的「流失關鍵期」。他們沒有了可以聚在一起沒事閒聊的空間:大人要忙正事的地方已很窘迫,連帶縮限了他們留在教會的時間。
關係
小朋友每個主日聚在一起的閒串,吃喝瞎聊,胡亂打鬧,算不得「正事」,因它的焦點在於「關係」。這些從母腹起就被「聖經」充滿的信友堂兒童,對神的知識十分豐沛,但對於這些充滿生命力的知識如何展現在日常生活,亦即多重交織的不同關係中,相對薄弱。他們除了團契與主日學時間外,還有許多的面向,期待被認識、被了解,卻被淹沒在諸多急迫的重大議題。
身為小六兒主老師,我無力處理空間的問題,但可以試著關注關係的危機。所以,10月份開始有每週主日學後中午一起吃喝玩樂的「小六的秘密基地」時光。這看似有一穩定「空間」的名稱,實際上是隨時得流浪;即便預借了教室,還是得因應事工需求,機動調整。這是小問題,所以它被命名為「秘密基地」,以此取代它的高度不確定性。但它另有一相對的穩定性;不是空間,而是時間。無論再忙、再多事工撞期,「小六的秘密基地」一定照舊相聚。
穩定,對於兒童的重要性,不多贅言。起碼在不穩定的空間中,有一事是穩定的:主日後的相聚時光。這是嘗試用時間,來解決受空間影響的「關係」。曾有年輕的兒主同工分享,他小時候最有印象的輔導,不是聖經超強或很有才幹的,而是最常陪伴他的。
關係,需要時間來建立。